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展示 > 离心风机

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大战略部署

发布时间:2024-03-31 14:34:49 文章作者:爱游戏开户app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对国企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任务、新举措,作为公司制作经营的“指挥棒”,业绩考核办法也一定要进行相应调整。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在去年12月29日举行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会议上表示,国资委将就中央企业业绩考核进行探索。一是以管资本为主进一步深化经济增加值考核。二是积极探索与混合所有制经济相适应的考核方式。三是根据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完善分类考核。四是完善与业绩考核紧密挂钩的长效激励约束机制。黄淑和还透露,2014年国资委将加强企业的各类考核,对考核不达标、长期亏损、安全生产不达标等“不在状态”的中央企业,将严格处治。

  国务院国资委自2003年成立起,就开始酝酿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2003年10月,《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正式出台,2004年开始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进行年度考核和3年为一任期的任期考核。年度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最终结果分为A、B、C、D、E五个级别,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央企负责人薪酬和任免的重要依据。

  考核的效果似乎很快就显现出来—从2003年到2006年的第一任期,中央企业主要经营业务收入从4.47万亿元增加到8.14万亿元,利润由3006亿元增加到7547亿元;到2012年,这两项指标分别达到22.5万亿元和1.3万亿元。2013年中央企业更是创造了良好的经营业绩,据统计,去年前11月中央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8万亿元,同比增长9.5%;实现利润1.2万亿元,同比增长7.5%。

  随着中央企业不断做大,国资委也不断对一些考核指标进行相应调整。比如强化对科学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管理创新等方面的考核,以促进企业转方式、调结构;2010年—2012年对中央企业全方面实行经济增加值考核,以带领企业从注重利润转变为注重为股东创造价值;2012年底修订的《暂行办法》将绝大多数企业的经济增加值权重提高到50%,而总利润指标权重下降到20%。2014年,国资委还将启动第五任期考核办法的修订工作,重点是围绕适应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以管资本为主,深化经济增加值考核,创新激励约束机制,力争使考核办法更完善、更加定型。

  尽管如此,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产业经济专家看来,仅对中央企业负责人进行考核并不能解决中央企业存在的根本问题。他认为,中央企业负责人一般任期就几年,流动性大,任期内但求无过,不敢面对风险,更难以做到改革创新。所谓“无恒产者无恒心”,流动性的央企负责人任免制度,也制约了这些负责人和企业一同进退,一起发展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要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地发挥企业家作用。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国有企业要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

  对此,这位专家这样认为,国企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人的问题。选拔有能力的负责人管理国有企业,并通过较长的任期将其同企业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对于国企改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实际上,尽管主要考核对象是中央企业负责人,仍能反映出一些企业存在的问题。根据2013年8月公布的中央企业负责人2012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中石油等44家央企获评A级,航空运输、水上交通运输和钢铁企业大多无缘A级。受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增长放缓及航油高企影响,“三大航”中航集团、南航集团、东航集团2012年利润下滑,上市公司净利降幅达两位数。在钢铁行业普亏的情况下,三大钢铁央企中的鞍钢集团出现巨亏,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虽盈利但主营业务利润下滑。而航运企业中,除了招商局集团获评A级外,中远集团、中外运长航集团、中海集团均未出现在A级中。

  据国资委综合局的人偷偷表示,央企出现亏损或业绩大幅度地下跌的成因很复杂,有的是对市场预期太好而出现盲目扩张,有的是行业处于低迷的大周期中受系统风险波及,有的则是因为管理层管理的问题。

  针对这样一些问题,黄淑和也表示,下一步,国资委要逐步深化经济增加值考核,着力在带领企业资本投向更加合理、资本结构更优化、资本纪律更加严格、资本效率进一步提升上下功夫。中央企业要按照三中全会要求,将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学技术进步、保障国家安全。对资本回报长期低于最低回报要求且无发展前途的资产,要有序退出;对长期不分红、无控制权的股权投资,应制定专项处理方案。

  对此,这位产业经济专家这样认为,国企亏损的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是体制机制问题,应从根源处理问题。目前的国有企业主要是根据所有制来划定,既包括竞争性、经营性企业,也包括政策性、公共性企业。同时,企业的经营业务混淆,除政策性、公共性的主营业务外,还涉足很多竞争性、经营性的副业,主业和副业相互补充,经常是拆东墙补西墙,最后都裹足不前,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在市场化、国际化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国家必须对其先瘦身,再减重。”这位专家说。

  所谓“瘦身”,就是主抓公共性、政策性企业,将竞争性、经营性企业推向市场。《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学技术进步、保障国家安全。”

  这位专家觉得,国有企业实际上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公共性企业,如水力、电力等企业。这样的企业涉及国计民生,为社会运行提供保障,但是投入大,回报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非公有制企业不可能涉足。这样的企业没办法靠自身实现盈利,理应交由国家管理。另一部分是政策性企业,如石油石化行业,这部分企业关乎国家安全和国家经济命脉,必须由国家管理,其价格也由政策杠杆来调节,具有一定垄断性。除这两类企业之外,国家应将剩下那些具有竞争性和经营性的企业从国有企业中剥离出来,推向市场。

  所谓“减重”,就是在“瘦身”的基础上,梳理国有企业的经营业务,保留主营业务,将经营性副业剥离出来,推向市场。经过“瘦身”和“减重”之后,企业才能轻装上阵,才能提高效率,国家的资本投向也会更加有明确的目的性。